发布日期:2025-08-16 19:28 点击次数:186
图片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丨作者:李麻花
《1》
"去年囤的岩茶,今年拿出来一泡,茶汤寡淡如水,还泛着一股怪味,这到底是我存茶方法不对,还是岩茶根本就不适合长期存放?"
最近后台频繁收到这类困惑,网上关于岩茶存放的争论也愈演愈烈。
有人翻出存了一年的老岩茶直摇头:"除了焦火味,啥香气滋味都没了!"
也有人举着自家足火肉桂反驳:"我这茶放一年,香得整间屋子都是!"
更有茶友盯着密封袋里的茶样发愁:"这样存到明年,到底会不会变质?"
图片
其实,这类争议并非新鲜事。
老茶客常念叨"藏得深红三倍价",坚信岩茶越陈越香;
可也有不少人踩过坑,抱怨"存一年纯粹是糟蹋好茶"。
那么问题来了:究竟哪些岩茶能安心存到明年?哪些必须尽快喝完?
今天就顺着这些争议,把这件事说清,毕竟谁也不想让今年的好茶,变成明年的“遗憾”。
图片
《2》
曾几何时,隔年陈在岩茶圈是深入人心的主流概念。
这背后,与当时岩茶普遍采用高火功烘焙密不可分。
那时极少见到轻火、中轻火的茶,其焙火程度之高,远超如今人们的想象。
刚出炉的岩茶,干茶酥脆得一捏就碎,每一根都透着似糊非糊的焦香。
此时若急着冲泡,茶汤烫嘴不说,多喝两口甚至会燎得嘴角起泡,根本无法直接饮用。
也正因重火烘烤让茶叶含水量极低,干燥酥脆,反而适合封箱存放,静待褪火。
在漫长的褪火过程中,茶农们渐渐发现,岩茶会随着存放慢慢转化。
茶汤变得红浓透亮,滋味也愈发醇厚顺口,越存越有陈年老酒般的温润感。
图片
于是,“隔年饮用”成了共识,必须放上一年,让火气渐渐褪去,岩茶才能展现出最佳风味。
这便有了“藏得深红三倍价,家家卖弄隔年陈”的说法。
经过时间的自然发酵与转化,茶汤越发红艳,岩茶的身价也随之上涨。
按照老茶客的传统,冬天是入手足火岩茶的好时候。
天寒地冻时,泡一泡焙火充足的肉桂,茶味甘醇厚重,劲力十足,喝入口中唇齿留香,暖意从胃里蔓延开来,正如老友所说“一泡足火肉桂可抵一件冬衣”,格外应景。
这些足火茶从冬天喝到次年年底,实属平常。
对部分老茶爱好者而言,甚至会将岩茶存放三五年,等它慢慢“变老”再品。
可见,对传统风格的足火岩茶来说,隔年再饮,恰恰是风华正茂之时。
图片
《3》
如今,岩茶的工艺正朝着“降火”的方向一路调整。
现在的茶客,别说喝过高火岩茶,就连见都少见。
这并非人们挑剔,而是武夷山的茶市早已换了风向。
商人逐利的节奏里,没人愿意等,若说新茶需存放一年才能卖,他们定会头也不回地转身,毕竟把茶囤在仓库里“睡”一年,在他们看来是赔本买卖。
他们收茶时只有一个要求:刚出焙就能入口,立刻包装上架。
茶农们只能跟着调整火功,可这“降火”却埋下了隐患。
图片
传统高火工艺中,焙茶师会凭经验加大火力,让热力穿透茶叶表皮,直达内里,确保里外都焙透。
但现在,制茶师怕外层烤焦影响卖相,只能小心翼翼控火,结果往往是表皮看似烤到位了,内里却没焙透。
表皮遇高温卷曲收紧,像给茶叶裹了层“壳”,内里的水分便被锁在其中。
刚出焙时,这些水分被表层的火气压制着,问题还不明显。
可一旦火气褪去,水分就会从里往外渗,岩茶很快就“返青”。
香气散了,滋味寡了,甚至带股酸味。
这样的茶,适饮期短得可怜,哪还经得起隔年存放?
图片
《4》
岩茶一旦达到适饮期,请尽兴品饮它,切莫犹豫。
人总爱琢磨茶叶的年份,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追寻最佳口感。
岩茶从新茶到陈化,风味始终在变,但总有一个阶段,它的香气、滋味、韵味会达到顶峰。
香清甘活四字皆备,品种香、山场气、工艺香交织融合,落水香与茶汤浑然一体,入口醇厚清甜,回甘迅猛,余韵绕唇。
过了这个阶段,风味便会像抛物线般下滑,再难复现巅峰状态。
这就像花期再长的花,也有最盛放的那几天。
若非要等到“英雄迟暮”“美人色衰”才想起品鉴,多半只能尝到风味的残影。
香气散了,滋味寡了,所谓的“陈韵”不过是自欺欺人。
图片
判断适饮期的方法其实很简单:冲泡时,仔细闻,杯盖上是否还有浓郁的烟火气。
若曾经浓郁的烟火气已悄然退去,取而代之的是岩茶本身的馥郁香韵,且香气能与茶汤完美融合,饮后唇齿留香,便说明它正值“最好的年华”。
此时若还想着再存存会更好,反而是冒险。
没了火气的“守护”,岩茶就像失去了一层屏障,极易因环境湿度、温度变化而返青。
叶片发潮,香气变浊,甚至滋生杂味,最终彻底变质。
与其为虚无缥缈的“陈化想象”浪费好茶,不如在适饮期内细品那份鲜活。
毕竟,茶的美好从不在遥不可及的未来,而在当下那杯恰到好处的茶汤里。
图片
《5》
说到底,岩茶的存放与饮用,核心始终绕不开焙火程度与品质本身。
“褪火即巅峰”这话不假,新茶褪去火气后,香气最鲜活,汤感最饱满,此时入口,香、甘、醇、韵样样在线,正是风味最佳时。
就像轻火的黄观音,本就靠高扬的花香取胜,若非要留到明年,即便没返青,那股子沁人的兰花香也会散掉大半,茶味没见厚重,反倒失了灵气,不如趁新鲜喝出它的明媚。
而那些急火焙成的足火茶,若原料普通、工艺粗糙,即便放再久,火味褪了也难有醇厚感,反而可能留着燥气,喝着寡淡。
所以啊,别总纠结“明年喝会不会更好”,岩茶的香与醇,从不是靠时间“等”出来的,而是选茶时就定了调。
选对了工艺扎实、原料过硬的好茶,在它褪火后的适饮期里喝,便是最好的安排。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